程野嘴上说着,手指却翻开了面前的资料,目光再次落在第一页的内容上。
核心指标的四项要素里,除了第四条录入信息不需要物资,其他不管是住所、哨位还是供给点,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物资才能满足消耗。
资料下方特意标注,考核会提供初始积分用于兑换物资。
看似是在告诉所有人,初始积分可以换到物资来完成目标,实则暗藏着一个大坑。
多少积分才够用?
会不会因为选择的青壮年超过一定数量,导致分数不够购买基础材料,直接被淘汰?
另外,评分标准中,实用性、效率、创新性这三项占了80%的权重,而这三项都需要足够的物资才能拿到高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是没有物资,再精巧的建设方案也不可能追得上物资充沛的竞争对手。
反过来讲,如果为了积分一味兑换物资,导致劳力不足,别说完成考核任务,就连搭建临时住所、哨位和供给点都可能成问题。
所以,挑选人手的难度不仅在于研究人群比例,更在于挑人的眼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