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们听到了,议论声瞬间沸腾:农民来钱的地方少的可怜,除了年底工分换算的一点钱之外,如今各家都指着家里两只鸡,攒鸡蛋到供销社换钱。社员们都戏称”鸡屁.股银行“。可花钱的地方却多了去了,盐巴、煤油、火柴、娃的本子课本……谁家不是掰着手指头算计,年年都缺窟窿。

        这大山里药草可多的是,就是小娃,也能在西山坡那种地方拣点婆婆丁、挂拉豆啥的吧,一家子勤快点总能补上窟窿。

        这可是大盼头!

        老支书先给打了预防针:“量大,所以收购的药钱高不了,跟供销社可比不了!”

        大家伙都说:“知道!能赚一毛是一毛!总比供销社年年只要那几样强吧,而且咱们屯离公社远,十年有八年抢不过别的大队。”

        “卫生站也不是什么药材都要,到时候上面给发通知,不过是比供销社收的样数多多了。”老支书道。

        屯里有几个获得批准养羊养猪的羊倌猪倌也心头火热:他们请教小仙姑的时候,小仙姑可跟他们说过许多猪草羊草也是一种药草,不过是打猪草的时候多费点功夫的事儿。这几个能养猪羊的社员都是家里有特殊情况的,有的是家里没有壮劳力出工却老的少的人口特别多的,还有解放前就是猪倌羊倌、不擅长侍弄庄稼的。可别觉得这些人就富裕了,其实正相反,这些人手里的钱更少——一家一户只许养一只猪或者羊,年末出栏时要先交给集体一部分,剩下的才能被供销社收购,换来的钱在手里还捂不热,就得跟大队换填肚子的粮食。秋后大队是按“人三工七”来分粮食的,他们一是工分低,二是参加冬前大队组成的各种队伍自己收集来的物资也少,这不就抓瞎开了么。各家还得留下第二年买猪仔羊仔的钱,都得勒紧裤带过日子,比别家还难些。

        “行,事情说了,大家这就散了吧,该拾柴的拾柴,该准备的准备。”老支书脸上也被带动出些笑意,卫生站可不止明面上的好处,卫生站还能光明正大的养鸡养鸭,不用被割资本主义尾巴。这些鸡蛋鸭蛋不用送去供销社,也不属于任务鸡鸭,全留下来给乡亲们。大家也不用花钱,用点工分换就是了。只是最开始口子得看紧点,鸡蛋也得是煮熟了才换出去。还能安排两个军属专管鸡鸭的活,到时候也能给屯里的娃娃们补一补。

        老支书是越盘算越美。

        林星火看大家伙好像都忘了她方才举手申请参加明天秋捕队的事儿,不由得叫秋捕队负责人黄大壮:“大队长!”

        黄大壮刚想回头,被王胡子一搂脖子,使得劲儿那个大,把他带的一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