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深水埗的某栋唐楼里,一位刚下夜班回来的面粉厂女工看着《东方日报》上夸张的标题和挖苦的文字。

        她笑了笑,又撇撇嘴对丈夫说道:“这些有钱人整天争来斗去的,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不过这个后生仔也是有够犀利啦,敢同鬼佬斗。”

        丈夫吸着劣质香烟,却是瓮声不屑道:“犀利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样吃瘪!有钱都买不到丽的电视,这才证明鬼佬在港岛的权势啊!”

        而在这一片喧嚣之中,唯有《亚洲日报》显得异常的沉默。它的头版头条是一则关于东南亚某国经济政策调整引发社会动荡的长篇深度报道。

        冷静而客观,仿佛港岛这场围绕小林生收购失利的风暴与它毫无关联。

        但《亚洲日报》这种刻意的缄默,反而在众多媒体的鼓噪中,让人觉得是小林天望黔驴技穷,连用《亚洲日报》发声都不敢了。

        如此一来,让诸多报社的编辑和主笔们更是想要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了。

        《大公报》等左派报纸,这一次则是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小林天望这一边:“收购受阻,非战之罪!丽的电视英伦总部傲慢短视,坐失良机!”

        社论更是直指核心:“港岛自诩自由港,言论自由市场繁荣。然在电视广播领域,却实行严格的牌照管制,仅三家电视台垄断市场,扼杀竞争与创新!

        此番小林先生收购受挫,再次暴露此制度之弊端。港府若真信奉自由竞争,何不开放第四张、第五张电视牌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