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高乔先生,你觉得这可能吗?《明报》与《亚洲日报》虽非死敌,但也是市场竞争的对手。
我与邵生相识多年,虽非至交,也有几分香火情。TVB如何对待旗下员工和艺人,这是邵氏内部的经营管理之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市场行为而已。外人,有什么资格置喙?更遑论让我查良镛在《明报》上撰文讨伐?”
金庸的目光再次扫过那份文件,然后摆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说道:“小林先生这次,怕是真被收购丽视失利的事情气昏了头,失了智吧?想用这点所谓的‘把柄’去撼动邵氏和TVB?天真!这些材料,充其量只能算花边新闻,哪家小报登一登,博点眼球罢了,于我《明报》,毫无价值。想让我出手?这点东西,还不配。”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自然是毫不留情,带着他那文坛泰斗和报业巨子的傲然之色。
毕竟,他在港岛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最值钱的就是笔下的文章了。
用自己的文章,帮对手去打击另一个对手?
还是为了一点艺人待遇的“小事”?他金庸可没那么的廉价。
而且,对于他而言,做这事并没有多大的好处,除了能让《明报》博一点眼球之外。
然而,面对金庸的拒绝和嘲讽,高乔浩却是不慌不忙地从公文包内层,又取出一个薄薄的信封,还有一个小型的录音机来。
“查先生所言极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