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有内幕啊!没人帮忙怎么可能这么大势力!”
“以前报纸哪敢这么写?就不怕汇丰发律师信封口?”
各种猜测、气愤、惊叹声混在一起。很多人手里的报纸被同伴好奇地抽走翻看,有的起身问邻座:
“麻烦,你那份《商报》看完借我看看?”
更心急的食客直接招手叫伙计:“伙计!伙计!快!再买一份《文汇报》,多少钱都要!”
这样的景象,在铜锣湾市集口、深水埗鸭寮街、油麻地庙街,在九龙旺角女人街……几乎每个报摊集中的街角巷尾同时出现!
《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这几份以前或许只在特定圈子里流传的左派报纸,今天竟然成了千万香港人早上最先谈论、必须第一时间看到的资讯。
才一个多小时,一股汹涌的和讨论热潮,就从街头巷尾的报摊蔓延到办公室、写字楼、巴士电车,迅速传遍了整座城市!
《大公报》报社大楼里,清晨的宁静早就被此起彼伏的急促电话铃声打破了。
“喂!编辑部吗?我是北角益兴制衣厂的工会代表!贵报这期头版报道写得实在太好了!太真实了!句句说到我们工友心坎里!我们厂几百名工友都在传着看!感谢你们替我们底层工人说话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