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这些人鼎力相助,依旧没有能够取得多好的效果。
毕竟,港岛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地区,报纸卖得好不好,是没办法靠单位摊派,完全是真实靠港岛市民们一份一份在报贩那买出来的。
这一点,金庸大师就非常有发言权了,他之所以能够成就为华人武侠世界的大师,也是被迫为了提升自己创办的《明报》的销量。
靠精彩的热门,来提升报纸的销量,这在五六十年代时候,是相当有效且普遍的手法。
类似于后世网络上连载的,靠着每天的更新,让抓耳挠腮的读者们,迫不及待地每天去买最新一期的报纸。
当然了,这种做法,对于正经报纸来说,只能算得上是“剑走偏锋”的邪修。
《明报》后来也不是单纯靠着连载武侠来维持销量的,更多的是一些具有鲜明观点的社论,成为了港岛一些知识分子精英们发表自己的观点的一个舆论窗口。
同样的,连载吸引人的作品,这一点也不适用于现在的左派报纸。
所以,林火旺便提出了上面的那些更加“便民”的“实用性”建议,反而非常契合左派报纸的调性,以及我们祖国大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小林先生,你的这些建议,我们一定会尽快落地的。明天……不!我现在就回去,将这些左派的报纸和电影公司的负责人,全都叫到新华社来开大会。
改革!必须来一个大改革。也要让港岛的这些报业人士们好好睁开眼睛看看,我们社会主义的报纸,是一定可以获得广大港岛市民们的喜欢和爱戴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