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象征股价生命线的数字——“60港元”——孤零零地冻结在收盘价的位置,像暴风雨前最后的寂静,等待着即将席卷而来的滔天巨浪。

        围绕着这60元的冰点,无数投身于置地股海博弈的股民们,正经历着复杂至极的情绪风暴。他们的财富、希望、懊悔,都系于此。

        九龙旺角一家通宵营业的证券行门口,灯火通明,人影攒动。明日开市在即,但今晚注定无人安眠。

        “扑街啦!一百三没走!一百没走!八十没走!偏偏六十锁死了收盘!”一个顶着地中海发型的中年男人拍着大腿,声音嘶哑,充满了浓浓的悔恨。

        “那时候都以为小林要和怡和打到底,谁知道他转头就去拿了汇丰那20%?这消息一出,明天就算涨,又能涨多少?我半副身家缩水一半多啊!肠子都悔青了!”他懊恼的不仅是账户数字,更是错失的良机。他曾离财富自由那么近,却又亲手让它溜走。

        旁边一个戴金丝眼镜、穿着旧西装的瘦高个男子摇着头,语气带着一丝后知后觉的佩服:“小林生这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玩得真是绝妙!我们大家都被他骗了。什么跟霍大少争风吃醋?什么恶意狙击怡和?全是幌子!他的目标一直就是置地本身!利用和霍家的矛盾吸引火力,利用和怡和的交锋制造恐慌压低股价,再利用怡和的债务危机逼得纽璧坚和汇丰不得不把股份贱卖给他!这个局环环相扣,步步精准。太厉害了,不服不行。”他感觉自己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片,而自己只是懵懂无知的观众。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股民靠在墙边,喃喃自语:“二十亿啊……按最低的市值算,27.5%也接近二十亿港币。他哪来这么多钱?《龙JUMP》再赚钱也只是个漫画,《亚洲日报》才创刊多久?他难道真像传说的那样,背后有日本大财阀撑腰?或者……他把之前赚的钱全砸进去了,还借了天文数字的贷款?”

        巨大的金钱数字带来了巨大的困惑,这也是盘旋在众多股民心头的疑云。小林天望的财富来源,像一层迷雾笼罩在他的传奇之上。

        “我看未必是坏事!”一个穿着夹克、显得年轻些的男人眼睛放光,声音激动地反驳那些悲观言论,“置地落到小林生手里,绝对是利好!你们想想看,这几个月但凡有小林生消息的股票,哪个不是风生水起?他来港岛才多久?《龙JUMP》、办《亚洲日报》、入股多家华资公司、和霍家在股市斗法……他哪一次搞出来的不是大动静?以前置地在怡和手里是什么死样子?十几年了都是半死不活,六十块都算高了!现在换了这个‘搞事天王’,他手里捏着这么个大金蛋,可能让它静悄悄躺在窝里孵小鸡?我看明天开盘必然大涨!以后凡是他搞点什么事出来,比如《亚洲日报》爆个置地的独家大料,或者宣布开发什么新项目,置地的股票就能跟着飞一次!这时候不上车,等着看他车尾灯吧!”他仿佛看到了财富列车再次启动的汽笛,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角落里一个声音冷冰冰地泼来一盆凉水:“别做梦了。置地这个‘金蛋’,怕是要变成‘炸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