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虽然重文轻武,但是皇帝始终很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没有暴力的皇权,就像是没有物质的爱情,风都不用吹,走两步就散了。

        而此刻,赵煦敏锐的察觉到东京城有变,他派出的探子,汇报给他诸多消息,其中便有攻城之人口呼“慕容”二字。

        “慕容?莫非是慕容复?一定是慕容复!”

        赵煦心中一惊,当即令人召集百官商议,可是传来的消息,却是诸多大臣都被人劫持而走,只有一些没实权的小官,没有被抓。

        而京中更有一个消息疯传,那就是慕容彦逢家族,是这次东京之变的内应,外面攻城的果然是明教教主慕容复,而一笔写不出两个慕容,慕容彦逢是慕容恪的子孙,慕容复是慕容垂的子孙,而慕容氏最热衷的就是复国,这次是内外勾结,一起复国啊!

        这个消息传的有鼻子有眼,但是赵煦却根本不信,暗想:淑遇是我钦点的进士,他的为人我最清楚,而且河南王(慕容延钊)这一脉,一向忠心耿耿。这慕容复果然厉害,事沾造反,就算这一脉慕容氏是无辜的,但风言风语之下,且又姓氏相同,那必然会引起我的猜忌。该死!失算了!慕容复竟然悍然进攻东京城。只能调军队弹压。不过这也是好事,可以加强我对于禁军的掌控,尤其是元佑大臣都被抓了.

        心中想法纷繁复杂,赵煦却是从容不迫,令人紧闭宫门,把守宫门的太监全部记下名字,承诺事后大加封赏,又组织宫女,让后宫女眷全部躲藏起来。

        然后,赵煦令人打开内库,召集殿前都指挥使杨元英。

        “杨爱卿,伱是忠烈之后,你先祖杨太尉号称杨无敌,曾在雁门关之战中重创辽军,后来虽然被辽人俘虏,但是却气节浩然,绝食三日而死。如此忠烈,朕是十分敬重的。”赵煦先是拉感情,“杨家将世代都是我们大宋的股肱之臣,杨爱卿你也一样。如今国家危难,板荡识忠臣,杨爱卿可否与朕共赴国难,平定叛乱。事成,朕愿以天下富贵许之!”

        杨元英动容道:“官家,臣责任重大,自然要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