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大波镇便成了典型的“两岸经济潜力地形”。

        沿白水河左侧(大波镇原址)地势较低,适合建居民区。

        沿黄水河右侧地势偏高且平坦,适合设工业区。

        一地跨两河,这等地形放在现代,想不繁荣都难。

        只可惜在废土,水路早已荒废,水下又危机四伏,大波镇才会荒废至今。

        “问路县是陆运咽喉,而大波镇是水运体系的咽喉”

        程野在心里盘算着。

        若能确保两河不溃堤,将居民区建在两河分叉的缓冲带,简直是天时地利齐备。

        天然的河道屏障,既能抵御荒野生物,又能提供水源与潜在的航运价值。

        只可惜现在涨水以后,中间的缓冲带已经被淹没了边缘,只剩中间地势较高的部分。

        而且从大波镇通往缓冲带的桥梁早就坍塌,以后要是想利用这一部分,必须要先修桥、再筑堤坝,才能形成绝佳的地形屏障守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